月札202506
倪匡、蔡澜、黄霑、黄百鸣。2025年6月25,香港四大才子仅存的蔡澜与世长辞。
今夜不设防S02-13
《今夜不设防》这一期没有嘉宾,黄霑、倪匡、蔡澜三个才子互相采访。很有意思。
倪匡
从解放军到“反革命”
倪匡,上海人,1935年生。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虽然是上海人,但是在内蒙古当兵,当了六年,因为得罪党委书记,又做了几件错事,变成反革命,出走香港。
有年冬天,零下三十度,下大雪,路被封,物资进不来。太冷了,倪匡就带着几个人去把木桥拆了当柴烤,结果被判了个“破坏交通”的罪名。倪匡说当时是属于“反革命”,可以枪毙的。
之后他被关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,晚上可以听到狼的嚎叫,要用木棍把门顶住。每两个礼拜有人送一次粮食补给过来,倪匡也要交一封检讨书上去。第一次送来一大块像大理石一样的东西,倪匡还不知道是什么。送货员讲是“豆腐”,“冻的这么硬怎么吃”,“你有斧头,用斧头砍”。用斧头砍豆腐,应该没什么人经历过。
过了一段时间,有朋友过来看倪匡:“不行,你得走了。党委书记已经把你的罪名报上去,要判你坐不知多少年牢”。倪匡不知道怎么走,这位朋友就给他偷了匹马,这马又瘦又老,但老马识途,在茫茫大雪里把倪匡送到了一个小火车站。倪匡也没钱,趁着没人注意冲上火车,有人查票又从火车下来,就这样兜兜转转,花了半年时间,才从内蒙古回到上海。
到了上海,辗转偷渡到香港。
从游民到作家
1957年刚来香港的时候,没有工作,他就到维多利亚公园。当时维多利亚公园才刚刚填海填出来。倪匡在公园又唱又叫,到处走。整整三四个小时,很多人从他旁边经过,但没有人干涉他。倪匡就觉得香港这个地方太自由了,和内地完全不同。他认为能够在香港生活十年,这辈子就值了。他也成为一个坚决的反共人士,把1997年称为“逃难”(采访高志森那期),而自己1992年移居美国。
为了生计,倪匡“七十二行起码做过三十六行”,职工、担泥、修马路。赚的最多就是修马路,一天8块港币,号称全香港的九龙马路都修过。当时从内地过去香港的人还搞了“人民公社”,四十几个年轻人住在荃湾,每天派一些人出去工作赚钱,回来后一起分。大概坚持了三五个月,还是各奔东西,因为当时香港发展机会太多。
倪匡喜欢看书、看报纸。看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他也能写,就花两个下午写了篇小说,投给工商日报,得了90块稿费,把倪匡高兴晕了。于是他又给真报投稿,真报不光接受了投稿,还聘用他到报社工作。倪匡也就开始写作之路。
有一次司马翎写的武侠小说断稿,报社让倪匡代写。倪匡觉得这种小说自己也能写,于是独自开篇写武侠小说–《七宝英雄传》、《六指琴魔》。后来这种古装武侠小说写腻了,转写现代武侠小说,就是卫斯理最开始的《钻石花》、《地底奇人》,写了两篇之后还是觉得没味道,开始由武侠往科幻方面写,《卫斯理》系列逐渐成形。当时倪匡的很多小说已经被出版商出版了,但这批科幻小说一直没能出书。直到金庸的明报有一批纸没地方用,正好给倪匡机会把卫斯理系列出书(由于不被看好,版权还在倪匡自己手里)。后来卫斯理系列开始在香港畅销,倪匡也不断的写,从1963年3月开始写到2005年完成《只限老友》,四十多年间,一百五十六个故事,一百四十七本书。(关于卫斯理这个名字,是倪匡坐大巴经过大坑,看到条村叫“卫斯理村”时,觉得这个名不错,就采用了。他也调侃自己“其他本事好大,取名本事好差“)
蔡澜
年轻的邵氏驻日本代表
蔡澜,新加坡人,1941年生。父亲是邵氏新加坡代表、影院经理,他家就在影院三楼。蔡澜父亲是个文人,和郁达夫交情很好,耳濡目染之下蔡澜看了大量书籍。上大学前母亲问他想去哪读书,蔡澜说喜欢画画,想去法国。蔡夫人觉得法国都是酒鬼,不让蔡澜去。于是蔡澜选了日本。由于他父亲和邵逸夫有交情,蔡澜到日本留学时就被聘为邵氏日本的代表。
日文学习方法
蔡澜学日文的方法很别致。他刚去日本时不会日文,就走进一家电影院,挑了一部有打架、有爱情的时装日文电影,从早看到晚,看几十次之后,就什么都会讲了。
倪匡不相信靠这样就能学会日文。他自己学过两年日文,但是走进影院看没有字幕的日文电影,别人问他听懂多少,他说就听懂一句“阿里嘎多”,但这句话不学日文也会。倪匡顺便调侃蔡澜说日文从来不用敬语,搞得日本人不知道蔡澜的来路,看到蔡澜都很尊敬。
抛水饼
本来黄霑问蔡澜为什么会去学书法,蔡澜回答一句“人到中年,就会有想了解一些宗教、学术类的东西,但这种东西在节目里谈太闷了”就话峰一转,讲起自己去南韩拍戏经历过“冻”的经历。
当时在河边拍戏。蔡澜说自己有一个本领,拍戏的时候什么东西放在哪他记的一清二楚。当日导演拍戏时问血浆在哪里,蔡澜记得是在河对岸。他等不及别人,自己走过河去拿。结果到河对岸后脚被冻的走不了路,直到现在,他的脚还会有冻疮。
在拍戏之余,蔡澜到一个湖边,整个湖结冰,像一面镜子。蔡澜觉得这景很美,需要做点事纪念一下。于是他就开始放水,想证实下别人说“大冷天放水,会形成水棍”。事实证明不会形成水棍,但是会在地上形成一个饼。他拿起来闻了一下,竟然也不臭。整个饼透明的,像个蒲扇一样,他还拿起来扇了几下。最后把饼抛在湖上滑走。能够抛小便,也是非常独特的经历了。
骂日本人不如赚日本人的钱
黄霑问他在日本留学时会不会有国仇家恨,因为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很久。蔡澜觉得骂日本人也没用,不如赚日本人的钱。
倪匡顺着又说了蔡澜的趣事。
蔡澜在日本谈判时会专门带个日文翻译,等谈判谈到关键的时候,他就支开翻译。谈判的日本人以为他不懂日文,就什么都会说出来,之后谈判就很顺利了。
还有一次蔡澜去和日本东宝等五个片商的高管吃饭,日本人是想在酒局灌倒蔡澜,让他出丑,这样蔡澜在卖影片版权时就没勇气再谈价。刚开始吃饭时,蔡澜就先发制人,说不如用韩国人的方式喝酒:一人摆几杯,对方喝完可如数奉还。。一开始五个人放了五杯酒在蔡澜面前。蔡澜一饮而尽后还了五杯酒,但这五杯酒全给了酒量最低(喝酒最慢)的日本人。后来又在服务员的帮助下,利用白水抗了几轮。喝酒没喝倒,日本人想在下楼时把蔡澜推下楼让他出丑。当蔡澜和那个日本人走到楼梯口时,蔡澜一边说“多谢”,一边重重的拍了一下,对方就滚下了楼梯。
突然逝世(2025-06-25)
这篇文字2025-06-25日写完,2025-06-26还看了《爆谷一周》里谷德昭年初采访蔡澜。没想到2025-06-27日下午突然在twitter上看到蔡澜逝世的消息:2025年6月25,农历六月初一,香港四大才子仅存的蔡澜也与世长辞了。现在科技日渐发达,但文人大家却日渐凋零,优秀的文化作品愈发难觅。中国文脉,路在何方?
黄霑
黄霑问蔡澜有没有后悔进入电影行业,蔡澜说三十年来他每一天都享受做电影;倪匡也搭话自己都很喜欢写作,接着又说黄霑喜欢的东西太多了。
喜欢音乐,但快乐变少
黄霑回答自己是喜欢音乐的,但工作之后快乐就少了。因为工作要不停的进步,这样对作品就会很苛刻,痛苦就随之而来。第一次给《欢乐满人间》配乐,听着playback,非常满足。虽然整套配自己乐花了1950块,而酬劳只有2000,还是非常开心。现在酬劳多了,但看着自己的作品,会感觉这里不满意,那里又不满意,快乐感少了很多。
蔡澜搭话说因此需要自己找一些其他的嗜好来平衡一下这种失落感。
问我
倪匡刚开始不认识黄霑的时候,把黄霑称为“粤语流行曲之父”,1976年的《问我》是粤语流行曲开端,他没想到用方言能写出来这么好的歌词。黄霑顺着讲了《问我》这首歌的故事。
当时黎小田创作了曲,自己填词。写了很多版,都丢到垃圾桶。刚好那时候因为婚外情,很多人骂他,黄霑就把当时的感受写了出来(这是节目里黄霑现场唱的,和网上的版本不一样):
问我欢呼声有几多,问我悲哭声有几多
我如何,一一 数清楚
问我点解会高兴,问我点解会苦楚
我笑着回答,讲一声,我是我
面对世界一切,哪怕会如何
全心去,承受结果
就算我有百般对,或者千般错
全心保存,真的我
愿我一生去到终点,无论历尽几许风波
我仍然,我仍然,能够 讲一声,我~是~我~
王晶笑看江湖EP45
王晶在讲李小龙的死因时提到有人说是因为经常“电击”自己,王晶并不相信,因为黄百鸣也经常“电击”肚子,黄百鸣不但没死,还有八块腹肌。